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企稳。2022 年上市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1万亿元同增9.68%;归母净利润1856.69 亿元同增13.87%,业绩增速好于收入主要源于:1)2021 年坏账准备计提较为充分;2)部分公司汇兑产生收益。单季度来看,2022Q4 行业收入及业绩增速为7.76%/79.15%;2023Q1 收入及业绩增速为8.93%/13.84%,业绩增速更高系复工复产后行业经营回归正常。总体看,虽然2022Q4 部分项目进度有所延后使得收入确认放缓,但年后在手项目重新进入落地执行阶段,推动产值重回较快增长。
行业毛利率有所承压,但归母净利率略有改善。2022 年上市建筑企业毛利率为10.85%同降0.49pct;期间费用率6.14%同降0.06pct,主要得益于人民币贬值带来国际工程公司获得汇兑收益;归母净利率改善主要来源于2022 年减值损失率同比改善0.25pct 至1.08%,实现归母净利率2.23%同增0.08pct。
23Q1 毛利率9.42%同比持平,各项费用率、减值损失率等同比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率2.60%同增0.11pct,整体经营企稳。
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2022 年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126.84 亿元,同比增加1350.60 亿元,现金流相对改善或主要因为对上游供应商占款增加;2023Q1 净流出3250.06 亿元,同比少流出531.60 亿元。从收、付现情况来看,2022 年收现比98.70%同降1.82pct,付现比96.02%同降3.03pct;2023Q1 收、付现比分别同降1.32pct、7.12pct 至100.23%、115.26%。截止2022 年底,建筑行业对下游垫资7.30 万亿较22 年初增长11.75%;对上游占款5.70 万亿元较22 年初增长12.69%;截至2023Q1 底,建筑行业对下游垫资7.68 万亿较23年初增长5.21%,对上游占款5.70 万亿较23 年初基本持平。
子行业来看,最差的时候或已过去:基建企业受益于稳增长政策落地及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房建企业受下游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以及保交楼项目盈利性较弱,盈利能力略有下滑但最差阶段或已过去;国际工程板块,得益于对外交流和商务恢复正常,Q1 产值加速确认;钢结构行业出现分化,制造型企业凭借低成本战略实现逆势扩张,而工程企业受钢价波动及施工条件影响更大;化学工程板块在头部企业经营持续好转的带动下,经营稳中有增;专业工程企业受益于稳增长及双碳政策的落实,营收和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工程咨询板块依旧分化,基建设计企业经营相对稳健,地产设计企业仍受需求不足及坏账计提的拖累;园林和装饰行业虽然都面临下游需求不足、项目回款困难、自身负债率较高等问题,但部分装饰企业积极开展业务调整,收入和利润下降幅度出现收窄,未来或率先走出经营困境。
企业经营走向复苏,高质量发展扬帆起航;行业持仓仍在低位,继续看好“中字头”央企和基建链供应商。展望二季度,国内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速,海外工程施工率先复苏,订单未来也有望加速;随着国资委考核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盈利质量,央企经营发展会更加健康可持续。持仓情况来看,基金重仓建筑板块比例相对于2022Q4 上涨0.24pct 至0.74%,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事件催化及企业基本面向好趋势,重申看好全年中字头央企重估行情,重点关注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建筑(601668.SH)、隧道股份(600820.SH)为代表的交通基建,以中国电建(601669.SH)为代表的电力基建,以中材国际(600970.SH)、中钢国际(000928.SZ)为代表的工程服务商等。此外,伴随着基建实物工作量不断形成,产业链头部企业的经营弹性也有望凸显,继续看好鸿路钢构(002541.SZ)、精工钢构(600496.SH)、志特新材(300986.SZ)、华铁应急(603300.SH)、华设集团(603018.SH)、苏文电能(300982.SZ)。
风险提示:稳增长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地产需求萎靡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