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是军工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具体内涵体现在:第一,长期成长逻辑打开;第二,新作战领域、模式等驱动武器装备向高端化发展,新装备产品持续迭代;第三,军工企业经营效率获得高质量发展。
第一,长期成长逻辑打开,注重长久期视角下的军工投资。
1、政治周期拉长景气周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防安全是一切之根基,美苏冷战已表明大国博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周期。短中期武器装备加速列装旨在“具备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能力”,长期按照“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叠加军工技术对抗属性要求装备持续升级换代进而获得长期成长。
2、军贸逻辑或将持续兑现。俄乌战争后多国宣布加大国防支出,一方面全球军贸市场俄罗斯的份额有望被中国替代,另一方面中国将规模化、高端化、体系化地输出武器装备以获得政治影响力,2022 年珠海航展的陆军合成旅装备即是体现。
3、大飞机/商用航发、卫星互联网等大产业陆续打开成长空间。C919 全球首架机已于2022 年12 月正式交付,长江系列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也在提速,正式开启大飞机万亿赛道。卫星互联网是抢占空天轨道和频率资源的战略高地,在军事领域直接关乎国家安全,民用领域可实现全球网络覆盖,2022 年10 月星网公司通信卫星01/02 招标公示预示着中国卫星互联万亿赛道已进入加速建设新征程。
第二,新作战领域、模式等驱动新装备持续更迭。新装品由科研转批产是拉动收入增速再上台阶的重要路径,重点关注渗透率在快速提升的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等方向。围绕国防部发布可以分析出:
1、“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军机、航空发动机、导弹仍是装备重点发展方向,且处于加速建设趋势中。2022 年以导弹为代表的装备建设低于预期,核心原因是疫情影响等,随着疫情影响减小而总体列装规划未变的背景下2023 年订单有望呈现加速趋势。导弹全产业链应重视,尤其是高超化和精确制导方向,2023Q1 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军机重点关注有新机型的沈飞方向;航发重点关注三代机等批产型号总装效率的提升,新型号如中推、四代机、无人机用发动机等。
2、“战略力量”: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建设需求加快,对应到核武器、核潜艇、核动力航母、战略轰炸机等装备加快建设。此外民用核电重启也有望给产业链配套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3、“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新装备方向包括,电磁武器、激光武器、低轨卫星建设、电子对抗、网络作战等。
4、“无人作战力量”:无人装备是大势所趋,包括无人机、无人潜器、无人车等。
第三,军工企业经营效率提升,高质量发展,驱动业绩加速。
1、新一轮产能释放驱动军工业绩持续增长:当前装备订单规划总量大但产能投产不会一步到位,当前军工产业发展核心矛盾是产能,2023 年是新一轮产能释放大年,是产业链收入提速的核心因素之一。
2、经营效率提升:2020~2022 年是军工产业扩产、培养并提高供应链效率的阶段,产业各环节通过高质量发展也将迎来效率提升阶段,具体手段包括:均衡生产、“小核心大协作”、“股权激励等治理改善”、“生产规模效应”等。以航发动力为代表,新产能释放保障收入提速,规模效应、两装两试发展到一装一试等提升经营效率会驱动盈利提速。
投资策略:寻找“高景气赛道下拥有长期成长逻辑,且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卡位企业”。
1、航空发动机:航发动力、抚顺特钢、航发控制、钢研高纳、图南股份、华秦科技、万泽股份、派克新材、航宇科技。
2、导弹:菲利华、国博电子、铂力特、超卓航科。
3、军机:中航沈飞、中航西飞、洪都航空、中航重机。
4、核威慑、新域新质方向:湘电股份、航天彩虹、中无人机、王子新材。
5、信息化:紫光国微、振华科技、中航光电。
6、国企改革:天奥电子、国睿科技、四创电子、贵航股份等。
风险提示:新装备定型批产进度不及预期;新产能扩产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