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转型,真体验带来新看点。我国人均出游率已超3,品质、个性化旅游市场刚需凸显。VR 旅游模式用身临其境的沉浸场景,弥补传统旅游产品体验不足硬伤,从旅游消费、旅游教学和内容开发三大潜力市场全面融合旅游产业,充分释放 “鲶鱼效应”搅动行业新市场,未来或将成为行业标配。
赞那度:跟随潮流不如创造潮流。15 年公司积极切入VR 业务,业绩年均实现翻番,整体收益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内容+先发+团队”三大核心优势。公司通过整合自身优质产业资源推出极地旅行、狂野非洲等轻奢系列产品;并拥有全国顶级VR 旅行视频拍摄团队和丰富拍摄经验,率先融合VR 技术进行旅游产品宣传推广,精准定位潜在用户,虚拟体验服务和先发优势使公司拥有高粘性用户和更低获客成本。
“多方合作+线下体验” VR 点燃火爆旅游市场。公司合作优酷、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充分挖掘VR 旅行模式合作渠道,同时加快升级用户线下体验。
5 月公司首家VR 虚拟旅行线下体验店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附近开业,日均接待量可达千人次,受迪士尼游客溢出效应和VR 体验猎奇心理影响,我们预计体验店将实现长期满负荷接待。从用户需求激发,到目的地选择,再到旅游产品购买,我们认为,VR 体验一站式服务将开启旅游行业零售新模式。
六大盈利模式搅动VR 旅游市场大蛋糕。资金溯源:前期B 端,后期C 端。
VR 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用户转化、媒体营销模式、广告收入、B 端合作、线下体验店、C 端内容收费六大盈利模式。B 端为提升潜在用户转化率和扩大品牌影响,将成为前期VR 旅游模式启动的主要资金推动方。未来随着BAT 等互联网公司以及旅游行业巨头的流量导入,将扩宽VR 旅游产品的变现渠道。
投资策略:我们建议继续关注行业内已涉足或即将涉足VR 产业的上市公司;其次建议关注有能力制造或拥有优质IP 资源的企业。重点推荐公司:宋城演艺(合作Spaces 进军VR)、国旅联合(收购切入VR,战略转型布局体育文化产业)、首旅酒店(旗下如家集团推出VR 酒店体验)。拥有核心IP 资源公司:黄山旅游、张家界、丽江旅游、凯撒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