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不同技术路线下国内企业减碳潜力。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布局生物基有机化工品的华恒生物;煤化工领域,正在进行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建设的宝丰能源;原料轻质化方向布局乙烷制烯烃的卫星化学和万华化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领先的昊华科技。
理由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将实施,涉税金额由碳排和碳价共同决定。欧盟CBAM法案的覆盖范围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等,全面履约将于2026 年初开始,届时欧盟的进口商将必须购买足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证书,来覆盖相关产品的碳排放量,碳关税金额由涉税产品碳排放量与欧盟碳价和出口国碳价共同决定。
CBAM短期对中国影响较小,有机化学品征收存预期。目前我国出口欧盟涉税产品中化工产品较少,2023 年中欧肥料的贸易额仅为3 亿美元,CBAM短期对中国化工行业出口贸易影响有限,但欧洲委员会被要求在过渡期结束前向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提交,需进一步纳入管控范围、有碳泄露风险的商品,尤其是有机化学品。2023 年,我国出口至欧盟的有机化学品/塑料贸易额分别1059/976 亿元,分别占国内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9.2%/10.5%,如有机化学品纳入征收范围,CBAM涉税金额将明显扩大。
不同工艺路线的碳排强度不同,煤化工产品受CBAM影响较大。由于国内炼厂具备规模和后发优势,国内炼化能耗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受资源禀赋限制,我国较为依赖煤炭作为原料和燃料,由于煤炭具有多碳少氢的特点,煤基产品的碳排强度高于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假设CBAM每吨碳证书价格为70 欧元/吨,以煤制烯烃相较原油裂解吨产品多排放7.2 吨CO2 为例,需要多缴纳碳关税为504 欧元,则产品竞争优势被明显削弱。
CBAM有望缩小国内外碳价差距,促进国内出口企业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欧盟平均碳价为我国碳价的11 倍,我们预计欧盟有望通过CBAM主导全球碳价并影响中国的碳价,中-欧碳价差距将会逐步缩减,高碳排企业需要尽快减排。降碳存在多个可行性方案,国内企业已从原料、工艺等多点发力,合成生物学、绿氢耦合煤化工/炼化、CCUS、回收塑料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碳。
估值与建议
我们维持相关覆盖标的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不变。
风险
欧洲碳价增长超预期,国内化工行业降碳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