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
投资建议
随着新势力由高速场景向城市道路落地领航辅助(NOA)功能,传统车企积极切入NOA赛道,我们认为,NOA全场景落地的节奏正不断加快,由此带动车企、供应链相关公司放量,我们积极提示投资者关注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机会。
理由
软硬件技术储备成熟度提升,推动NOA加速渗透。受益于激光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逐步量产上车,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算法的泛化性提升,NOA全场景的落地节奏加快,部分头部智能驾驶企业已落地城市场景NOA,端到端自动驾驶逐步打通。同时大算力计算平台的突破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基础算力,基于英伟达、高通、Mobileye等自动驾驶芯片的计算平台最高可实现上千TOPS算力,进一步为高阶自动驾驶功能提供算力保障。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5 年期间,国内高速NOA前装市场规模有望从49.5 亿元,提升至474.2 亿元,期间CAGR达75.9%。
渐进式技术路线占优,数据-算法飞轮驱动或成量产最佳方案。渐进式解决方案通过量产车型的终端用户在行驶中产生的数据来训练自动驾驶算法,和L4 车队方案相比,渐进式方案在数据规模积累、车队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一方面,量产车型可回收大多长尾场景数据来降低数据采集成本,另一方面,数据驱动算法的深度学习框架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我们认为,渐进式方案能够平衡商业化落地与技术储备,可打造数据-算法飞轮降低综合成本,有望成为NOA扩大量产的最佳方案。
硬件预埋+逐步导入L3 级,软硬件一体化或成核心竞争壁垒。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开发路径采用硬件深度预埋,由软件端初步导入高级别驾驶功能,OTA逐步实现多场景落地,同时推进全栈自研维持智能化优势。硬件上采用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大算力计算平台,并推进核心硬件自研;软件覆盖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层逐步实现全面自研。我们认为随着硬件能力趋同、成本下降,软件或软硬件一体化能力或成为智能车企提供差异化体验的核心竞争力,全栈自研下车企可掌握数据和算法自主权,助力NOA快速迭代。
盈利预测与估值
建议关注相关技术发展较快的整车企业以及智能驾驶软硬件供应商: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线控底盘如伯特利、耐世特等相关投资机会。
风险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量产落地不及预期、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