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相关产业链受益多大

上海证券报 01-10 00:00

中再资环 +0.80%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将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家电、汽车、农业机械、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需求有望迎来“井喷”,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将因此受益。

农业机械

植保无人机等被纳入

或迎大规模更新换代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提出,扩围支持老旧营运货车和农业机械报废更新。

通知称,在《关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补充通知》基础上,将水稻抛秧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参照水稻插秧机报废补贴政策予以支持;报废并更新购置采棉机,报废最高补贴额由单台6万元提高至8万元;将田间作业检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粮食干燥机(烘干机)、色选机、磨粉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由各地区按照规定测算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各地区可自行确定的报废更新补贴农机种类范围上限由6个提高至12个。

“总体来看,关于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政策力度更大了,覆盖面也更广了。”一位农业机械行业人士表示。同时,根据政策,各地区可自行确定的报废更新补贴农机种类范围上限由6个提高至12个,“这给了各地区更大的自主权限,相信将更大力度支持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有望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的产销”。

具体来看,通知将水稻抛秧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参照水稻插秧机报废补贴政策予以支持。

“在我们这里,80%的农田已经由分散种植变成规模种植,由种粮大户集中耕种,大户手握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的农田。”常德市齐旺农业机械销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当耕种面积达到大几十亩甚至更多时,种粮大户就已经离不开机械化了,100%要依靠各类农机。其中,秧苗就靠插秧机或者抛秧机负责机械化栽种。”

通知还称,将田间作业检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粮食干燥机(烘干机)、色选机、磨粉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由各地区按照规定测算报废更新补贴标准。

常德市齐旺农业机械销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眼下,高性价比、高口碑的农机备受种粮大户的喜欢,各家往往需要配备完整一套农业机械装备,近年来,植保无人机等已变得必不可少了。

据介绍,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农药喷洒环节。若依靠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采用植保无人机作业,一人一天可以负责大约200亩农田的农药喷洒工作,生产力大幅提高。

此前,有个别省份的农机政策显示,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关型号植保无人机,有望获得0.9万元/台至1.2万元/台的相关补贴。

数据显示,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支持,农业机械迎来了大规模更新换代。以青海为例,2024年全省发放农机购置补贴5574万元,拉动社会投资1.857亿元,购置农机具7907台(套),全省报废老旧农机3124台套,是农机报废补贴政策自2018年实施以来报废总数的近40倍,真正实现了全省农业机械的大规模报废更新。

潍柴动力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旗下潍柴雷沃智慧农业聚焦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两大战略业务,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未来,得益于农机行业景气度提升及公司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大马力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等积极因素,预计将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家电

补贴品类增至12类

积极效应将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2024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

通知发布后,各地政府及各电商平台积极响应落实政策,苏宁易购、京东、天猫等平台推出多项措施承接政策优惠,多地在国补基础上自主确定和增加补贴品类;预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因此受益,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将实现增长。

以旧换新政策扩围

记者梳理发现,新发布的“两新”政策的最大亮点在于扩围。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2024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新政策在继续支持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等8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外,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其中,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由原来的最多补贴1件增加到3件。此外,通知称将继续大力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同时,通知明确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续实施的衔接工作。同时,对资金需求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部分领域,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2024年底,“上海市民到苏州买手机享受地方补贴”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彼时,江苏省将3C数码产品纳入政府补贴范围,而上海未出台相关政策。各地补贴差异大,如何让消费者共享相对一致的政策优惠?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商务部将重点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会同有关部门加紧出台实施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标准、统一行动,按照能早则早原则,指导地方加快工作进度,让中央政策红利尽快惠及广大消费者。

平台加大备货助力补贴落地

国补盘活部分需求,也盘活了市场信心。如今,各大平台均表态,加大备货助力补贴落地。

苏宁易购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启动以来,苏宁易购依托双线渠道,联合超50家金融机构、百大头部品牌,打造以旧换新社区服务站超50000个,实现家电换新150%以上增长,一级能效产品销售占比超九成。此外,在县域市场,依托零售云全国超万店的布局,2024年开展超16000场以旧换新活动,以旧换新订单量增长191%。

2025年,苏宁易购将无缝衔接国补,进一步扩围产品供给,全渠道加力补贴,持续升级一站式以旧换新体验,加强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协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升级换新需求。

京东表示,将通过加大备货、品类扩容、新品上新、组合优惠等形式,做好“两新”政策的承接工作。截至目前,京东以旧换新服务已覆盖家电、家居、建材、3C、数码、汽车等200多个细分品类,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实惠的换新消费体验。2024年已享受某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2025年购买同类家电产品可继续享受补贴。

天猫已率先承接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国补优惠的落地准备工作,苹果、华为、小米、vivo、荣耀、OPPO等十余个品牌正在筹备上线天猫国补中。

多家上市公司受益于“两新”政策

2024年,各地政府在国补基础上,自主确定和增加补贴品类,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换新需求。在国补8大品类之外,湖北省增加了相机、耳机等70多个品类;福建省增加健康品类,补贴力度达30%;山西省增加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7大类家电,并在10月再次增加15类小家电,补贴品类已达到30种。政策推动下,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实现一定程度增长。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A股家电板块上市公司营收突破1.1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2%;归母净利润达到925.3亿元,同比增长5.4%。

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关心以旧换新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合百集团表示,2024年,公司旗下百大电器积极把握以旧换新政策机会,坚持“政策+活动”激发消费新潜能,上线8类家电品类、24类智能家居品类超3.3万个补贴商品。自2024年国补政策实施以来,安徽省卖场焕新机器超10万台,实现销售超4亿元,门店家电销售同比增长121%。下一步,公司将积极落实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借助政策红利继续激发消费者换新热情,助力公司销售提升。

“两新”政策的积极影响还传导到产业链上下游。真空绝热节能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赛特新材表示,2024年新增产能预计今年能够充分释放,公司将积极把握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政策背景下行业需求增长的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汽车

置换更新补贴标准统一

30多家车企掏钱“兜底补贴”冲销量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消费利好频传。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统一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近期,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主流车企相继推出了以旧换新补贴限时兜底措施,自掏腰包期望借此能够进一步刺激新车消费市场。行业专家表示,新的鼓励政策和企业补贴有望进一步消除消费者观望情绪,提振汽车消费。

置换补贴标准统一

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

根据通知,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乘用车并购买乘用车新车的,给予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支持,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3万元。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前各地的置换标准不一样,此次通知统一设定补贴额,有效实现了各地补贴政策的平等化,使各地市场的竞争更加均衡,也使得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政策支持。

通知还提出,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全年国内零售量达到1100万辆。数据还显示,2024年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

对此,崔东树认为,一方面,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延续了2024年的补贴标准,将有利于报废更新政策的稳定;另一方面,补贴政策也将持续扩大燃油乘用车的报废更新规模,对于进一步支持老旧车辆的报废更新有着直接意义。

多家车企兜底补贴

期望提升新车销量

在新的政策推出的同时,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在春节前夕自掏腰包“兜底补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家车企相继推出限时直降等促销政策,超过10个品牌推出“兜底补贴”方案。

蔚来与旗下品牌乐道也推出补贴措施,针对1月1日至2月28日开票购车的用户,在此期间如因新车开票时间早于政策要求时间而无法申请置换补贴,将由品牌通过积分和等额加电补贴形式进行全额兜底。同时,两个品牌还推出“3年0息限时金融优惠”与“限时0首付3免息金融政策”。

理想汽车规定,1月1日至31日定购并交付理想车型的用户,在3月31日前“购车发票所在地未推出地方置换补贴”或“购车发票所在地推出地方置换补贴,用户不符合地方置换补贴条件”,可享受理想汽车给予1.5万元/辆的现金补贴。

比亚迪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近期也发布国补兜底措施,1月1日至26日购车开票且符合条件的用户,比亚迪将按照2025年国家或所在地区以旧换新政策标准给予兜底。此外,比亚迪的王朝、海洋系列车型也有不同程度的厂家置换补贴以及保险优惠。

此外,吉利汽车旗下吉利银河发布了“补贴兜底好吉利”的活动,给予相关全额兜底补贴。

“车企的这些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说。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开年就掏钱补贴也是相关车企提前拉动销售,缓解2025年全年目标实现压力的现实需要。多家车企2025年的销量目标再度提升,较2024年的增长幅度普遍达到10%至30%。

资源循环利用

“两新”带来需求大增

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在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方面,《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提出:继续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加强回收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培育一批资源循环领域骨干企业;强化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标准供给等。

“‘两新’政策推动下,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需求有望迎来‘井喷’。”E20固废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从培育经营主体、规范市场行为等多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以推动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龙头企业而言,则可从提高技术门槛、提升资源回收率、拓展回收品类等方面寻求机遇。

明确两大央企职责

记者注意到,通知明确了两大“中字头”再生资源回收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任务侧重。

通知提出,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加快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同时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基层网点优势,加快健全标准化规范化回收利用网络,推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

据悉,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承担着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集团业务将涉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预计每年废钢铁的利用量将达到2.6亿吨。供销合作社系统则有再生资源全资控股企业800多家,回收网点3.5万个。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将侧重工业固废、大宗固废的回收利用,供销社体系内的再生资源回收与社会大众走得更近,更贴近垃圾分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再生资源回收链条上,如废旧电子电器、废塑料、废纸、废纺等,两家央企不排除会成为“上下家”关系。

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通知还提出,加强回收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培育一批资源循环领域骨干企业。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需要考虑区域性网络化布局,充分考虑回收及利用半径。省市级平台的参与在建立完善区域性回收利用网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将与两大龙头央企形成补位。”潘功说。

记者注意到,此前,广东、山西、四川、河南、江苏、天津、山东、福建等地相继发布的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围绕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加快培育行业骨干企业,部分省份更是明确了培育方向和目标。

同时,地方循环经济产业集团正加速成立。2024年12月,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

“通知再次强调培育各地资源循环骨干企业,意味着2025年或将有更多此类地方政府平台加快‘登场’。”业内人士表示。

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期

资源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预计达到5万亿元。但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为推动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通知明确,202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行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税收秩序。

在参与主体方面,通知提出,各地区要合理确定、及时更新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经营主体名单,不得以销售额、垫资能力等为由限制经营主体参与,要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经营主体,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参与活动。

“这对于格林美中再资环等头部企业而言,是机会。”潘功表示,企业可从加快细分赛道布局、提升再生资源比例、降低处置成本等方面发力,提升资源化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