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充电桩行业在用户需求及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运营环节凭借软硬件的创新,提高系统利用率,丰富盈利手段,有望迎来春天。
摘要:
投资建议:我 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充电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层面提出充电桩适度超前建设,叠加各省市配套出台的优惠补贴政策,充电桩投建热情高涨,推荐技术积累深厚,产品系列齐全的盛弘股份、绿能慧充、科士达。充电桩运营环节随着设备更新迭代、运营模式创新,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盈利模式多样化,受益标的:特锐德、万马股份。
充电市场持续扩容。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带动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充电桩运营环节处于产业链中游同样受益,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充电桩运营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充电桩利用率有望持续上行,带动盈利水平提升。此外,近年来充电桩相关刺激政策频发,各省市对充电桩数量、投入资金与优惠补贴标准做了明确规划,为降低充电桩运营成本提供了助力。
充电桩运营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当前充电桩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
1)充电桩功率有待优化,当前慢充的建设占比较大,但需求偏弱,30kW 以下的充电桩虽然建设占比达24%,但需求仅占2%;2)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约三分之二的用户选择有配套设施的充电站,而建设占比则恰恰相反,目前仅有27.3%的充电场站配备了卫生间、餐饮、休息室、便利店等配套设施。此外,用户对充电站管理情况与充电收费合理性满意度偏低,车辆占位和设施缺乏维护是用户最主要的不满因素。以上的问题叠加单一运营商充电网络覆盖面有限,用户通常会同时使用多家运营商服务并跨多站充电,用户对运营商忠诚度偏低。
运营优化有望明显增加用户粘性。
软硬件结合运营革新,降本增效空间广阔。从软件端来看,“互联网+充电”模式让“人找桩桩找人”的现象一去不复返。通过线上平台结合线下资源的形式可有效解决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问题,既可增加运营商充电业务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非电业务。从硬件端来看,分体式充电堆有望逐步替代一体式充电桩,针对相同的充电场景,充电堆可以灵活调用模块。提高功率利用率,而且平均充电时长缩短可以提高翻台率,进一步提高系统利用率。同时,在充电场站加装光伏与储能系统还可实现调节用电波峰、赚取峰谷电价差,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此外,充电桩运营商还在积极探索车网互动更多可能性,丰富盈利模式。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区域供需不平衡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