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召开,北斗成果丰硕未来可期。4 月26 日,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开幕,年会以“数字经济,智能导航”为主题,将持续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北斗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成果。据介绍,2021 年以北斗为主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2022 年达到了5500 亿元。北斗系统在国内已实现主用地位,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与会专家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即将出台,将规范和加强卫星导航活动管理,健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行服务、应用管理、国际合作、安全保障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卫星导航法律制度体系。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翻一番,突破万亿大关。
2023 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发布,定位精度优于1 米。
4 月26 日,北斗导航系统官方微信号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45 颗,包括北斗二号15 颗,北斗三号卫星30 颗,所有卫星均在轨入网提供服务,卫星健康状态良好,在轨运行稳定。基本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空间信号保持稳定,近两年指标优于1米,空间信号连续性优于每小时0.998,可用性优于0.98。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特色服务,运行稳定可靠,均满足指标要求。报告展望未来发展,计划发射1-3 颗北斗组网备份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用性。持续提升北斗系统地面智能化运维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性能提升。继续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同时,将按照体系聚能、融合赋能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快北斗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力争到2035 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刘经南院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之后,国内市场份额,北斗系统占比会高于90%。国际市场份额,随着北斗的技术和功能、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及服务优势的提升,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 1700 亿次,时空智能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千寻位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1 月,北斗时空智能服务的全球累计接入智能设备超 15 亿台,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 1700 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 230 个国家和地区。在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千寻位置展出业内首款北斗时空智能芯片“千寻步光”,首次揭晓北斗时空智能应用全链路的核心环节。时空智能新型产业全链路能力的达成,意味着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的使用门槛已经大幅降低。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智能将成为数字中国的新型基建。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 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LBS)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分析, 2020 年中国时空智能服务行业规模将达到1000 亿以上,同比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20%左右。未来时空智能服务行 业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资源的整合,以更快的速度拓展新市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业务纵向布局趋势明显,关注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卫星导航产业链涉及领域较多,且下游行业较为分散,公司难以横向拓展,业务布局具有明显的纵向延伸特征,呈现全产业链布局趋势。以芯片为核心的上游基础器件是驱动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部件,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基础,具有上游技术优势的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基础部件的供应成本,实现利润上下游转移,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新基建“的带动下, “北斗+”与“+北斗”产业融合生态逐步深化发展,应用场景快速延伸触及千行百业,产业下游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拓展,提供增量市场。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布局的相关公司包括华测导航、中海达、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合众思壮、司南导航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