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4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3 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61 亿元,同比增长3.62%;归母净利润1.98 亿元,同比增长27.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9 亿元,同比增长6.81%。毛利率为22.33%,同比+0.28pct;净利率为5.03%,同比+0.48pct。
4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4 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1.02 亿元,同比增长37.42%,环比增长2.10%;归母净利润8117.15 万元,同比增长320.81%,环比下降10.78%。毛利率为24.03%,同比+5.26pct,环比-3.43pct;净利率为8.04%,同比+6.59pct,环比-0.91pct。
分析判断:
24Q1 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三大基石平台发力24Q1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2 亿元(YoY+37.42%,QoQ+2.10%),归母净利润0.81 亿元(YoY+320.81%,QoQ-10.78%),扣非归母净利润0.75 亿元(YoY+627.52%,QoQ-11.38%)。收入与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景气复苏下,订单增长而且稼动率不断提升。24 年Q1 毛利率24.03%,净利率为8.04%,同比大幅改善,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订单增长呈现规模效应呈现,带动生产效率边际改善。
折叠屏轻薄化趋势推动MIM 技术需求
折叠屏的轻薄化趋势对铰链零件耐磨性、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提高,铰链设计复杂度提升,MIM 在铰链里面的占比大幅提高。另外,钛合金因其有优越性能,受到消费电子关注,23 年苹果将钛合金导入高端手机中框,小米、三星等主流手机厂也在布局中,钛合金为MIM 技术应用提供新增市场。根据公司公告,轻量化趋势背景下,MIM 钛合金有望取代部分机加工件,铝合金MIM 工艺也有应用前景。公司将实时响应客户要求,组建折叠屏转轴设计和组装部门,推动从零件到组件的发展,增加MIM 产品市场的粘性。23 年公司因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和大客户折叠机项目上量,营业收入企稳回升并逐季改善,全年实现MIM 收入10.22 亿元,Q3、Q4 单季均实现盈利。24 年Q1,公司MIM 收入同比增长约171.67%,并且伴随大客户新品上市,零部件稼动率有望继续提升,而且折叠机模组线初步验证成功,后期将逐渐贡献收入。
P&S 业务稳中有升,部分新品完成研发
23 年公司P&S 业务实现收入19.75 亿元,同比增长8.51%,毛利率提升至23.51%;24 年Q1 P&S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1.05%。公司P&S 技术平台已完成轴向磁通电机中部分减速器齿轮样品研发。在同样体积下,轴向磁通电机能够产生比径向磁通电机更强的磁场,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高扭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动力表现更高效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有尺寸、重量等限制要求的场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收购深圳小象电动公司股权,推动SMC 优势互补得益于下游新能源车、光伏等的高景气需求,23 年公司SMC 业务实现收入8.26 亿元,同比增长17.13%,毛利率为21.08%,收入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未来,伴随新增产能落地,我们认为SMC 业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23年,公司通过宁波东睦广泰增持深圳小象电动科技10.00%股权,截至目前持有深圳小象电动公司22.00%股权。
轴向磁通电机可以用于汽车、机器人关节电机中,公司应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软磁定子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投资建议
基于对折叠屏新趋势的展望,以及新能源车、机器人等需求对P&S、SMC 业务的拉动,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 年营业收入为52.18/62.73/72.84 亿元(原值52.87/61.77 亿元,新增26 年预测),归母净利润4.04/4.96/5.99 亿元(原值3.5/4.09 亿元,新增26 年预测),EPS 为0.65/0.81/0.97 元(原值0.57/0.66元,新增26 年预测),2024 年4 月26 日收盘价14.17 元,对应PE 为22/18/15 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波动,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