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2021 年4 月2 日,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明确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0.25%-1.5%的附加资本要求。本篇报告基于国际和国内的监管经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影响进行测算分析。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金融危机期间出现的银行“大而不能倒”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 年11 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以及首批共29 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目前国有四大行在名单当中,同时还有五家中资银行的评分已经接近入选G-SIBs 的门槛。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正在制定完善中,预计2021 年可落地。
我国目前有银保监会和央行MPA 两套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定,但与国际通行的监管规则之间存在差异。从2020 年开始,央行及银保监会一方面完善G-SIBs 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加紧制定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监管体系。预期在2021 年,我国的G-SIBs 与D-SIBs 的名单及监管细则都将落地。
针对G-SIBs 的TLAC 要求是主要压力来源。对于G-SIBs,达标压力主要在于TLAC 要求。静态测算显示,当前四大行的TLAC 缺口为2.18-3.56 万亿元。如果单纯依靠利润内生补充,则四大行可能要被迫降低资产增速。对于D-SIBs 而言,目前上市银行短期没有达标压力。从实际经营角度看,有7 家样本银行存在1199 亿资本缺口。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可能进一步催化银行之间的分化。①对于受到TLAC 约束的大行,以及纳入D-SIBs 但资本相对紧张的银行而言,可能会为满足监管要求而适度放慢资产增长;②对于盈利能力突出的股份行,以及未被纳入D-SIBs 的精品中小银行而言,不存在额外的监管达标压力,竞争格局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本次《意见稿》出台,意味着银行盈利释放、市值管理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强化。随着2021 年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落地,银行资本补充的意愿将更加强烈,从而对潜在的盈利释放和市值管理有着更强的正向催化,这是2021 年银行股投资逻辑的重要一环。选股方面,4 月金股继续推荐江苏银行和平安银行,另外也继续推荐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以及大行里性价比较高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收紧强于预期;系统重要性监管的影响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