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水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进一步提升东线一期工程效能外,亟须加快推进东线二期工程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后续(二期)工程》的提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工程是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黄绵松介绍,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年以来,累计抽江水量超400亿立方米,干线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惠及沿线逾8300万人,有效缓解了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黄绵松表示,虽然东线一期工程缓解了黄淮海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未彻底扭转受水区缺水局面。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严峻,存在地下水长期超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华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供水保证率不足50%等问题。
为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尽早开工建设,黄绵松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快东线一期工程水量消纳,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同时,通过必要的工程措施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向黄河以北农业、生态和大运河供水,持续推进输水效能提升,扎实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质量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东线二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强工程规模、线路方案、水质保护、实施步骤等重大问题研究,抓紧按程序报批,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以充分发挥东线工程多功能综合输水系统的作用,筑牢“四条生命线”,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第三,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一期工程运营和二期工程建设管理;积极推动在前期工作阶段,项目法人与沿线受水区签订量价协议,建立农业和生态供水财政补贴机制等,为后续工程运营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