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几”字一撇的提笔处,有一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城市,三山环抱,一水中流,资源丰富,这便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海市。
2003年,在这片素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美誉的沙漠绿洲,诞生了一家能源化工企业——君正集团,目前它已成长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公司营收从2011年上市之初的37.08亿元增至2023年的191.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65%;归母净利润从13年前的5.79亿元增至2023年的2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77%。
伴随业绩稳健增长,君正集团坚持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上市以来,公司现金分红达13次,累计分红132.14亿元,平均分红比例高达43.9%。“未来,公司将根据运营情况、资金状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增强分红的稳定性,积极回馈投资者,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君正集团副总经理杨东海说。
近日,由上海证券报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进蓝筹”系列调研活动走进君正集团,实地探访、解码公司向智、向新、向绿的稳健发展之道。
数智赋能 斩获多项“首创”
走进君正集团下属的君正化工新材料分公司的中央控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房间中央的两排操作台,以及墙上硕大的监控屏幕,操作台前的工作人员紧盯着每一个跳动的数字和变化的曲线,宁静而忙碌。
2021年,君正集团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的研判,结合国家禁塑、限塑政策的逐步推行,决定在乌海市乌达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以BDO生产为核心的“石灰石—电石—煤焦化—甲醇—BDO—PTMEG”绿色低碳环保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项目,具体包括:30万吨/年BDO项目和12万吨/年PTMEG项目以及配套的碳化钙升级改造项目、300万吨/年焦化项目、55万吨/年甲醇综合利用项目等。截至2024年10月底,全部项目均已经完成总体建设,进入试生产阶段。
“乙炔原料装置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1000kVA电石炉及生产工艺。”君正化工新材料分公司副总经理熊永臻告诉记者,同时,公司焦化装置采用国内自主集成最大的、先进的6.78米捣固焦炉,配套干熄焦余热利用的环保、节能设施,采用焦炉尾气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焦炉尾气和余热蒸汽向下游化工产品延伸的综合利用。据介绍,目前该BDO生产线年产能达30万吨,为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BDO生产装置。
电石是生产BDO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君正化工乌达电石分公司6台81000kVA电石炉是依据多年对电石炉生产运行情况,总结经验自主研发建设而成的;项目通过自动化电石锅搬运系统、电石自动化破碎系统、出炉机器人、料面处理机器人、原料自动配料系统、炉体闭式循环水系统、全厂除尘灰气力输送系统等先进生产装置,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作业安全。其中,电石成品后处理车间采用全球首套电石转运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属于行业内首创。
在现代化的电石中央控制室,员工坐在一排电脑前正在操作电石出炉。进入电石生产车间,机器轰隆作响,满载热电石的AGV智能小车在车间“稳步”穿行,橘黄色的天车从容地翻锅、转运、称重、卸车……整个厂区却见不到一个工人。
“现在大家来到的车间就是全行业首套电石智能出炉转运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智能化、无人化。”君正集团董事长张海生一边用手指着头顶的天车,一边解释说,“这些天车都是自动控制的,全部通过远程调度系统下达任务,完成工作。”
“这个智能化、无人化工厂很干净,一点都不像是化工厂。”一同调研的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一不禁连连感叹。
高度耦合 打造产业链集群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君正集团在原有产业链条基础上形成新的“石灰石—电石—煤焦化—甲醇—BDO—PTMEG”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成功将乌海地区的“煤焦化工”和“乙炔化工”两大优势产业进行耦合,逐步形成了产业链集群,由此也带来了产能和成本优势。
张海生告诉记者,公司多年来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得益于公司持续地进行产业布局,推进科学管理和夯实企业文化。公司依托乌海市及周边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了完整的“煤—电—氯碱化工”和“煤—电—特色冶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化工物流板块也是公司的重要战略布局。”张海生表示,公司完成对君正物流的收购之后,对其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升、完善和改造,使得君正物流快速地融入公司体系,确保了化工物流业务的稳定有序开展和有效管控。
公开资料显示,君正集团的化工物流板块业务范围涵盖液体化工品船运、集装罐物流、集装罐租赁及储罐码头等。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控制船队规模为114.78万吨,液体化学品不锈钢船舶的运力在全球排名第四;控制罐队规模为42983台,排在全球前列。公司的化工物流业务立足中国,辐射海外,网点和分子公司遍布于美洲、欧洲、中东、东南亚、东北亚的主要国家和城市,形成了体系化的全球物流网络。
君正集团财务总监范宇表示,今年公司已订造了一批25.9k载重吨的液体化工品船,预计未来2至4年内会逐步交付,投放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船队结构、扩大船队规模、提升运营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有望提升化工物流板块的盈利能力。“除了把国内、亚洲核心航线优势继续发扬光大外,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全球航线网络,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液体化学品船队。”范宇称。
除此之外,君正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布局了光伏发电项目。截至10月底,公司450MW光伏项目已经完成总体建设进度的95%,部分回路已经并网发电,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对此,杨东海表示,该光伏项目全部投产以后,未来不仅会给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节能减排方面也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应。“另外,我们将持续关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推动公司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使公司走向更好的发展快车道。”杨东海说。
精益致远 构建学习型组织
在调研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还是一线员工,都身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君正集团总经理乔振宇笑着对记者说:“我们都是从生产一线做起的,与一线员工有着共同语言,经常和大家打成一片,时常探讨技术问题。”
在君正集团,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如同“鸟之两翼”,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企业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基于公司特有的“两院四中心一学校”全面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复合型专业化管理团队和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形成了以业绩评价、能力评估为基础,动态性、竞争性相结合的价值分配体系,不遗余力培养、选拔人才,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正是通过以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君正集团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企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君正化工乌达电石分公司中控工毛丽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环境影响和身边的领导、同事的带领与帮助下,她先后拿到了煤气作业证、消防设施操作员证、电石操作工初级证书。
刘海平,君正集团的一名维修工。工作18年来,他从学徒起步,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2024年4月,刘海平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在君正集团还有很多“毛丽”们、“刘海平”们,或许正是这群拥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夯实了公司不断成长的根基,成为君正集团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精益致远”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