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近期我们参加了7 月6 日~7 月8 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会上展示了诸如傅里叶智能、特斯拉Optimus、达闼、钛虎等人形机器人产品,我们参加了相关展台交流以及《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峰论坛》、《2023WAIC闵行论坛暨智能机器人论坛》等并与相关企业深度交流。核心结论如下:
评论
结论1:人形机器人仍然处于0-1 的早期阶段,但多方主体形成的产业共识正在加强。2023 年以来我们持续看到诸多企业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且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也发布了相关的支持政策。而本次WAIC大会中我们看到峰会论坛中代表学界的科研机构等也具有以人形机器人定位和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且也在人形机器人关节、本体等也有积极探索。我们认为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界、业界、政界等多方主体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共识的强化。
结论2:人形机器人有望“细胞分裂”,技术路线并不单一。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或为ToB端和ToC端,随着技术成熟和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有望以“细胞分裂”的形式向多个领域应用。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同样意味着技术路线或许并不单一,例如本次展会上多家定位ToC端厂商的灵巧手方案为舵机齿轮传动+连杆,整体握力较小更适用于C端场景,较此前Optimus的方案有所差异。此外专家学者也提出对于高动态机器人的高扭矩关节电机和减速器的多样化选择,例如电机可选无框力矩电机、外转子电机、轴向磁通电机;减速装置谐波传动、行星传动以及摆线传动等。
结论3:AI的进步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关键驱动力。AI赋能之下人形机器人不再是接受实现程序预设定的机械设备,而是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机器人。
结论4:回归到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降本、架构等基本问题。本次峰会也涉及了一系列人形机器人的基本性问题,例如: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人的形状?其应用场景在哪里?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前提是降本,动力学建模降维和硬件超配的软硬紧耦合下是否还有其他降本逻辑?以及适合人形机器人的机构基础是什么?
估值与建议
一方面建议关注后续的事件性催化,例如8 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及9~10 月的特斯拉AI day;另一方面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在技术路线的新变化和增量部件。
风险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