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药再掀出海潮!相关概念股应声大涨
今日,二级市场上创新药概念股迎来一波大涨。截至收盘,恒生创新药指数涨超5%,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等均拉涨超两位数。A股方面,奥赛康、康弘药业涨停,迈威生物、益方生物等亦纷纷上涨。
消息面上,近期国产创新药频频放出对外授权交易公告。先是3月21日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作为项目授权方,和铂医药不仅将得到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还将收获阿斯利康1.0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以认购前者9.15%的新发行股份。
类似的案例很快再度上演,3月24日,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宣布将以2亿美元的首付款买下联邦制药的新型减肥药UBT251;次日,默沙东又以最高17.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买下恒瑞医药的脂蛋白口服小分子项目,以获得HRS-5346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山西证券近日表示,在出海难度最高的创新药领域,中国企业逐步通过license out(对外授权)、国际多中心临床、中美双报等方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事实上,如今license out出海案例频繁涌现并非巧合。一方面,许多药企不具备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注册审批、全球销售等全链条的掌控能力。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曾表示,“不同于新能源汽车出海,后者造好了可以在当地市场卖,但药品在国际市场卖的话,需要经过临床试验、获得当地监管机构批准,这里面是巨大投入。”
更重要的是,选择对外授权交易不单单是无奈之举。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认为,一些中小型生物医药公司通过对外授权,交给一个有全球布局能力的国际合作伙伴进行临床试验、产品申报、产品销售,是一件好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获得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回报,还能获得面对国际市场的产品开发、临床试验审批审评、上市许可申请、生产销售方面的经验。
另一方面,据头豹研究院分析,当前药品以医保谈判为主要定价机制,药企为竞争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以低价换销量的策略,对于以研发为主要驱动的药品生产企业来说,价格缩水为企业持续推动研发创新设置不小阻碍。在上述背景下,全球临床需求广阔、医保控费压力与海外定价优势三方因素将共同驱动中国制药企业加速出海。
在资本寒冬余温未散的当下,出海由“选择题”转为“必答题”已成为各大创新药企业的共识。值得一提的是,众多海外跨国药企也逐步展露出加码本土合作的意愿。就在日前(3月21日),阿斯利康豪掷25亿美元,宣布其在华投资计划。这家制药巨头将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并达成多项研发与生产合作,当地员工人数预计将增至1700人。
阿斯利康方面表示,这项五年投资计划是其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其同时囊括了公司与和铂医药、元思生肽、康泰生物三家企业达成的合作协议,以及近期宣布的1.6亿美元的珐博进中国收购协议。
东北证券经分析指出,现如今中国新药企业BD交易数量较往年实现较大增长,交易金额亦明显提升,未来,国产创新药出海市场有望进一步活跃。TOP MNC(跨国制药公司)认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实力,有更强意愿给予高估值;另一方面,四个高景气度赛道,国产新药整体研发进度可圈可点,研发实力较强的国产药企有望与外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同台竞技。
华泰证券则认为,中国创新药和设备器械的出海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考虑到海外市场更高的价格和更稳定的市场格局,已有资产出海或具备持续出海能力的创新药械有望成为2025年市场表现最为耀眼的板块。创新药、大型设备、IVD及部分高值耗材的海外资产重估有望成为2025年医药结构性行情的主线。CXO板块有望进一步修复。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