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证券: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关注产业链受益标的
华源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现有能源体系面临挑战,核聚变正成为破解全球能源困局的解决方案。当下,随着中美博弈的升温,核聚变有望成为继人工智能以后的下一个竞赛点。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FIA)数据,截止2024年4月,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所获得的总投资额已达到71亿美元,总投资较2023年同期增加9亿美元,连续三年都实现了融资总额的大幅上升。核聚变商业进程加速,中美军备竞赛或加速国内资本开支力度,产业链有望受益。
华源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4月8日,新华社英文频道以《China edges closer to commercial nuclearfusion》为题,报道了中国商业核聚变的发展情况,中国离商业核聚变越来越近。
工业革命带来能源革命需求,核聚变是人类未来更理想的终极能源
随着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现有能源体系面临挑战,核聚变正成为破解全球能源困局的解决方案。相对于现有能源体系,核聚变具备三大优势:
1)原料丰富且环保:核聚变的原料主要来自海水和锂矿,这些资源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聚变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其反应产物主要是氦气,这是一种无害、无污染的气体,对环境友好。
2)能量大且可持续:核聚变是通过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合成重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这一过程中损失的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核聚变反应的能量密度极高,能够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3)安全性高:核聚变反应需要持续的外界能量输入(如加热和磁场约束)才能维持,一旦停止输入,反应立即停止,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安全性远高于核裂变。
核聚变是下一代能源革命必争之地,商业化临近将倒逼中美竞赛开启,产业链资本开支有望提速
实现可控聚变约束有三种途径,引力(重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经过多年的探索,托卡马克(磁约束核聚变)成为可控核聚变的主要途径,由中、美、欧共体、俄、日、韩、印共建的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使磁约束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在托卡马克类型装置上得到实验证实,聚变能的开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下,随着中美博弈的升温,核聚变有望成为继人工智能以后的下一个竞赛点。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FIA)数据,截止2024年4月,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所获得的总投资额已达到71亿美元,总投资较2023年同期增加9亿美元,连续三年都实现了融资总额的大幅上升,中美均进展不断:
1)合肥EAST装置1亿摄氏度超千秒稳定运行:1月EAST装置成功实现了超过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3月合肥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BEST项目全面进入分区完工、分区交付的阶段。作为EAST的后续项目,BEST 项目建成后,将在第一代EAST装置的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并有望率先建成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
3)HL-3首次实现“双亿度”:3月位于四川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
4)美国Helion Energy公司:1月完成新一轮4.25亿美元的融资,并得到了包括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内的知名投资者的支持,目标到2028年建成并运营世界上第一座能够向电网输送电力的核聚变发电厂。
华源证券认为,核聚变作为下一代能源革命的破局点是大国博弈必争之地,随着商业化临近,资本开支有望提速。
核聚变成本核心主要系磁体、堆内构件和真空室,产业链有望受益
托卡马克五大主体结构包括真空室、磁体系统、包层模块、偏滤器、真空杜瓦。以ITER的成本为例,磁体占比28%、堆内构件和真空室合计占比25%,建筑占比14%,电源、仪表和控制以及其他支持系统合计占比33%。
标的方面
建议关注国光电气(688776.SH)(ITER配套设备、核工业领域专用泵以及阀门)、合锻智能(603011.SH)(中标聚变新能BEST项目核心关键部件——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以及重力支撑等制造任务)、安泰科技(000969.SZ)(钨铜复合偏滤器)、中国核建(601611.SH)(国内核电工程建设领域领军者)、以及磁体相关的西部超导(688122.SH)、联创光电(600363.SH)。
风险提示
核聚变技术进步低于预期,相关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核电领域安全环保风险。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